請推薦幾部你喜歡的電影多多益善!

更新時間:2016-05-11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什么是權力?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力,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于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力。 DD《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zhàn)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雇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后,他開始用戰(zhàn)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后,幸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zhàn)后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并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DD十條命……這枚胸DD兩條命……” 生活就像一盒朱古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獲得什么。 《阿甘正傳》 阿甘的智商只有可憐的75,但阿甘腦袋里的世界卻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國精神,笨拙但努力,只要活著便竭盡全力。他周游著歷史,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見證著一切,自己也變成了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經成為了阿甘超然物外的精神體現(xiàn)。他就如一片羽毛,飛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里似乎沒有什么遺憾,因為他很少回頭來估計自己的損失,對于他的人生,也許可以用兩段話來概括,生命在于運動永不停止嘗試! 以前有個人對我說,別要任何附屬品,在你的生命中,不應該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內拋棄的東西。 DD《盜火線》 警察與賊天生就是一對冤家,而他就是一個警察,他就是一個賊。他說:我不能任由你們縱橫霸道我終將為你們送葬。他說:我一定等到最后。兩個男人的故事是不乏溫暖的。 他們注定要在這個傷心的城市里展開追逐的游戲,天生注定他們就背負了不同的使命,這讓他們只能各走各的,然后決一死戰(zhàn)。 電影中,劫匪之一基斯的妻子被警察拘禁變成誘餌,當基斯看見閣樓妻子,他的愛人卻含著淚擺了擺手讓他趕快走,那一刻基斯那種放不下的神情讓人過目難忘。 要么忙著生存,要么趕著去死!人老是要做點什么的…… DD《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于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jiān)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練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只要自己不舍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后,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舍棄用自我救贖去尋雜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墻內,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于是他用了19 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遂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向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近在咫尺,他終于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xiàn)代的神話。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獲得的太多。 DD《四根羽毛》 史詩式電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榮譽與恐懼的英國文學名著,從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銀幕。故事講述的是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zhàn),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名后,懷著莫名的恐懼在出征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著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征著“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 Passion)”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者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后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為阿拉伯人,在沙漠戰(zhàn)役中經歷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他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職業(yè)軍人的命運與個人的榮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它讓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剝離英雄尊貴的外衣,裸露與陽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顆世俗的心。 都市求生法則第一條DD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DD《七宗罪》 人性本惡似乎一直是西方價值體系與文化觀念的主流。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fā)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被那個高深莫測的犯人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仿佛一道蛛網暗示著觀眾:它是承載宿命的罪與罰。在自私、貪婪、充滿欲望的大都市里,上帝曾發(fā)動過洪水來洗滌人類的靈魂,而那個犯人卻似乎只想用鮮血來召喚那宿命的審判。 據(jù)說,“Seven”西方的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shù)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xiàn)。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shù)牡谄吒吖窃炝讼耐?。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jié)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DD《教父》 冷靜的法則與狂熱的欲望似乎永遠都是孿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說,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規(guī)則” 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確認地借此形式規(guī)則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教父卻似乎是可以自由游走其間的駭客,只需要用很簡易的一段代碼,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病毒。規(guī)則在他們的手中只是用來束縛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終目的。他們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來決定取舍,以彌補法律在自由社會下的不足。 維托.科利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構建一個以宗教為掩護的家族,當然,這個家族里,維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從來都是不動聲色地來貫徹他的主義。 道德似乎在這里變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決定一切的發(fā)家之路…… DD《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 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xiàn)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zhèn)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也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后來,小男孩在一場膠卷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什么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后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xiāng)。 三十年后,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參加老放映員的葬禮。老放映員給他留了一份禮物,那是當初被鎮(zhèn)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戲膠卷,每一場吻戲,每一場吻戲如走馬燈般在寬大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終身職業(yè),選擇家庭,選擇 xxxx大電視,選擇洗衣機,選擇汽車,選擇CD機,選擇健康,選擇膽固醇和牙醫(yī)療 保險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買第一所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分期付款的三件套西服,星期天傻乎乎觀看無聊電視,邊看邊吃零食,選擇茍延殘喘,選擇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這樣的家伙面前丟臉…… DD《猜火車》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垃圾場”,如果說何勇的高亢是一種醒著的痛,那么馬克的憤怒更像是一種被麻醉后的蘇醒。 這是一場醞釀于青春期的暴動,一種叫揭竿而起的反骨,一次不愿意回家,只愿在冷冷的街燈下孤獨游蕩的叛逆。 這電影仿佛有一種呼喊,要么砸碎這萬惡的社會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要么完全的融入其中,當一個隨波逐流的傻蛋。 他們尋找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大麻或者鈔票去咒罵周遭的一切,你也說不清他們是睡著的,還是醒著的,“土豆”說:“時裝在變,音樂在變,迷幻藥在變,一切都在變。” 馬克終于“醒悟”,在出賣朋友后,大笑著撲入那個他曾經鄙視的世界。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也許是一次結束,但影片早就已經告訴我們:當馬克鉆進那個骯臟的抽水馬桶,一個新的世界就已經誕生了。 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 DD《愛瑪》 根據(jù)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愛瑪》是英國與美國1996年聯(lián)合出品的彩色片。 影片以愛瑪?伍德豪斯這一漂亮、聰明、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為主角并充作穿線人物,通過諸多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關系,向觀眾闡述了兩個觀點: 其一,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須門當戶對。 但什么是愛情呢?在一部瑞典電影中,有兩個男人互相談論女性,A對B說:別傻了,她們根本不需要愛,她們需要的只是重視,獨一無二的重視。大仲馬曾說,其實世界本沒有快樂與痛苦的差別,有的只是一種狀態(tài)和另一種狀態(tài)的比較!死去的人不會欺騙我們。 自由就是這么來的可奴隸也是這么來的。 DD《勇敢的心》 事實證明,人民的自由并不是靠法學家們精心編纂的字眼或者君主們大發(fā)善心而獲得的。自由對于無產者來說,失去的是鎖鏈,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勇敢的心》以恢弘的手臂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種對抗大多是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他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結構的矛盾。 對于一個努力來說,自由的含義也許僅僅意味著他的脊梁不必再受到鞭撻,他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威廉?華萊士其實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天賦人權”,哪怕流干鮮血。這種精神令人敬畏。但時代的先行者們往往只能用眼睛洞穿那幾百年后的變遷,因為醒來得太早,他們大多郁郁而不得志。在教條主義盛行的中世紀提倡自由意志,就如伽利略發(fā)現(xiàn)地球是圓的。威廉?華萊士追求的意義就在于,雖然注定失敗,但畢竟觸痛了那根神經。 蒼蠅不會恐懼,蒼蠅也不會感到羞恥......蒼蠅也不喜歡政治......。 《蒼蠅》 這部帶有科幻味道的電影曾該片被評為有史來最惡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將有機物分解后異地合成的實驗。就在這位科學家拿自己進行試驗時,一只蒼蠅混進了容器,合成的結果是科學家有了一個蒼蠅頭,而蒼蠅有了一個人頭。這種驚世駭俗的想象力加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證明,顯然引起了人們心底深處的恐慌。而在另一個世界,重組一個自我,似乎更像是對什么才是生命的本質作出的深刻探討,哪怕它的形式有點讓人沒法接受。而對生活的思考,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則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 據(jù)說鎮(zhèn)壓斯巴達克斯的大奴隸主蘇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個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在他的《希臘名人比較列傳》中說,年輕時的蘇拉天真活潑,臉上掛著笑容,極富同情心,經常會因為同情而潸然淚下。然而到了后來,他卻變得殘酷無情。盡管他以權力和榮譽會敗壞人性為由譴責過分地占有權力和榮譽,但是他并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權力欲和榮譽感,而是拼命地去追求。他不僅使自己在追求權力榮譽時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也使他的競爭者們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爾說,政治使人變得罪惡。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并沒有所謂的答案。 《墮落天使》 殺手將在明天死去,愛情只是寂寞的慰籍,《墮落天使》似乎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世界沒有你真正要的堅持。 生活就像我們上小學時候的算術題:有一個水池N立方米,進水管每小時進水A立方米,出水管每出水B立方米,請問什么時候水池是滿的呢?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計算生活。成年以后的你就會明白,進水管是你獲得的人生體驗,出水管是你消耗的青春,而這個水池永遠不會注滿,它代表不可能完美的人生,里面是空虛、掙扎與茫然。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 --《美國美人》 中產階級的萊斯特.伯哈姆已經活不到一年了,雖然現(xiàn)在還看不出什么跡象。 他就著在那個繁華的美國,一個溫暖而安靜的市郊,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卡羅琳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該有的都有了,可他的家庭并不象外人看到的那么幸福。他的工作沒有成就,他厭倦了他所做的一切,終于有一天,當萊斯特遇上了剛做完中學籃球賽啦啦隊的珍妮和安吉拉時,他立即被安吉拉的美麗深深地打動,心中的那種久已死去的感覺好象又重新的復燃了,他的生活也慢慢開始發(fā)生了變化,中年的他落入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愛情幻想中,事態(tài)逐漸地向著十分有趣卻沒法預料的方向發(fā)展...... 也許并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幻想而變得有意義,但起碼它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另外一種意義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可能不,愛一個人需要付出嗎?是的!而且是無怨無悔的!《天使之城》 塞思是洛杉磯上空的一位天使,他終日奔走于生死之間,目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天,他來到一家醫(yī)院,可惜他來晚了一步,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病人已死在了手術臺上。主刀大夫瑪吉?瑞絲認為這是她的責任,她失去了自信,精神也一下垮了。塞思決定留下來幫助瑪吉戰(zhàn)勝精神上的危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愛上了美麗的瑪吉。為了能真實地接觸到瑪吉,他冒險使自己顯了形。 天使的愛也許更帶著幾分人世間所未有的純凈,而塞思卻發(fā)現(xiàn)自己沒法真正進入凡人的世界。面對著沒法割舍的對瑪吉的愛,為了能與瑪吉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他毅然決定舍棄天使身份,墮落于人間,從此做一個凡人。這對于他來說也許要付出相當大代價的愿望,但是在愿望與付出之間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幸福。對于天使的愛情,在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女孩都曾是無淚的天使,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時,便會掉淚于是變成凡人。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負女孩,因為女孩為你舍棄了整個天堂!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真實還是想象 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在這里玩了一個大大的花招。本來這不成一個疑問,英語名字中l(wèi)egend”本身就包括有 傳說”之意(意大利原文是什么呢?)。但是影片一開始導演卻讓邁克率先登場,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讓大家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自然所有的聽眾都像我們,既對他的話抱有懷疑,又對他的故事充滿興趣。所以那個樂器店老板最后才會站起來,伸伸腰懶懶地說:好了,你的故事編得真好,可是我們的店要打烊了。” 沒有人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DD也許除了邁克和導演。但是導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嗎?其實他的這種拙劣的伎倆”正表明了他是最懷疑的一個。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試圖對別人進行說服的。那么他在這里實際上利用了人們的不相信作為了講故事的一個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說這種策略并不見得有多高明,因為這是已經被用濫了的一個手段。而到最后,導演還讓邁克試圖去挽救1900顯得更加的拙劣,導演弄得太現(xiàn)實”了,以致于故事失去了傳說的那種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邁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暈頭轉向,我不由暗自發(fā)笑。他們似乎最后都被邁克說服了,相信了有這么一個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驚的是,最后的邁克依然那么年輕,而在此之前他的名聲早已遠播,為什么似乎除了邁克沒有一個人知道他,而需要邁克那么費神地去一個個說服? 無主題變奏 這部影片很難讓人找到一個合適的主題去分析。從一開始1900就存在于船上,并令人神奇地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彈鋼琴這樣一個高難度的音樂本領。他一開始沒有下過船,我們沒法分析原因,我們只看到了導演給我們的呈現(xiàn)。這時他還沒有看過陸地,所以他不可能產生最后的那個念頭,要不就沒法理解他曾經產生過到陸地上轉轉的念頭,并幾乎把它付諸于實踐。這時我們只能把他沒有下過船這個事實解釋為他沒有想過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話,岸上有吃人的大鯊魚。但是很顯然,后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有可能產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后恐怕是沒法再產生那樣的影響的DD否則我們只能把他解釋為白癡。所以這時他的不下船只能說是一種偶然,而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也就沒有意義上的價值。他后來聽到了那個農民詩人(他能聽到海的歌唱,并說出那一席話,不是詩人是什么?)的話,開始對岸產生了一種向往,這更與整個影片的精神主張相悖逆,此處岸反倒顯得更有神秘感,而意義重要。再到后來,他遇上了那個女子,愛情產生了,他上岸的沖動更增強烈,終于他要下船了,這讓我們的心懸了懸,我們興奮而緊張,然而就在這時出現(xiàn)了那經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瀟灑地把禮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我們說,直到這個時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學意義,并凸現(xiàn)了價值。然而此時他的人生已經臨近結束,影片也即將結束。那么從整個影片來看,我們怎么分析它始終貫穿統(tǒng)一的主題呢? 真誠還是虛偽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與爵士樂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戲劇化了,也就顯得太做作了。先不說爵士樂手,1900那似乎真誠投入的感動也讓我不是十分舒服DD但我不能不承認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為自己的對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欽佩的。一對一的比拼進行得很激烈,導演運用了各種能夠想得起來的手法對整個氣氛進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說這些手法都沒有新意,比如說通過觀眾的表情來側面表現(xiàn)),等1900被迫彈起《圣誕之歌》時我的心很激動,我以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現(xiàn)了,等到1900重復爵士樂手的演奏時我依然對導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后1900彈起那首令觀眾激動萬分,也讓銀幕下的影迷激動萬分的樂曲時,我卻感到了失望。導演還是沒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為彈得快就是好音樂嗎?那么大家都比快好了!這讓我想起金庸的武俠世界,在那里,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于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鈍,如未開刃的黑鐵,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劍,甚至樹枝、木條等等作為兵器。而他們的武功往往也是溫和的,如太極拳,但是因為他們是高手,所以他們釋放出來的力量又是最強大的。我本來以為1900也會是這樣的高手,他彈最簡易的《圣誕之歌》,彈爵士樂手彈過的樂曲,外行人是吃驚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樂鼻祖者他應該是能聽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樣一首樂曲,在1900的手里卻像獲得了新生命,正是這讓他黯然認輸。我想這總比讓1900拿跟煙燃鋼絲要有意思的多吧。 還有1900一開始是退縮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樂手為什么要同他比賽,他真誠”地為爵士樂手鼓掌,并感動得眼淚長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樂手的一再相逼,終于暴露了真面目,有點惡狠狠地對爵士樂手說:混蛋,這是你自找的!”這句話讓我吃了一驚,一瞬間他開始的真誠在我的大腦里都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剛開始的真誠此刻仿佛帶了點陰暗的色彩。我不喜歡他這樣,我倒寧愿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爭斗,他就是他,一個純粹的與世無爭的只愛音樂的天才! 愛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時候,1900還沒有表現(xiàn)出一絲對女性的興趣,這讓我有點暗自著急。我認為一個沒有下過船的人,愛情對他來說可能更富于傳奇。以他當時的名氣,他的身邊應該環(huán)繞著數(shù)不盡的美麗的女性,她們應該為他著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愛情的甜美。但是不,導演似乎忽略了這一點,只讓一個肥胖的小號手追隨在他的身邊。然而到了后半部,導演似乎終于覺得有必要關注關注這位傳奇年輕人的私生活了,于是給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這個女主人公正是曾給他過影響的那個農民詩人的女兒。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親。因為她的出現(xiàn)促成了以下幾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張唱片中的那首樂曲,從這一點上來說,她,或者愛情,給了他靈感;第二,因為她沒有能接受他的禮物(奇怪的是她說的話他都聽到了,而且那時她離他更遠,且她的聲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釋是他處于下風口。但是從常識上判斷,他處于上風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點。),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張唱片毀掉了(邁克把它修整好,塞進了鋼琴里,但是也許他應該把它收藏起來留個紀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毀掉嗎?);第三,因為她(當然也因為她的父親),1900準備上岸去生活,去聽聽大海的聲音。并間接促成了他那個偉大的念頭。從這里來講,那個女孩子的出現(xiàn)是恰當?shù)?,但是他們的愛情總讓我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仿佛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儀式,或者如上面所說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一些發(fā)展。因此在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個道具的作用,愛情是不存在的。 為什么要去死? 1900 最后的死讓人心里很難接受。如果要怪的話,我認為應該怪導演。因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嗎?1900懼怕上岸,只是因為他感到陸地太遠了,城市遠得看不到盡頭。這讓他心里發(fā)慌。他怕自己陷入到這種無窮無盡中去,從而沒法再純粹地沉浸于音樂之中。因而套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他要的是純粹。”他熟悉DD也是他感到最舒適DD的世界就是一條那樣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過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鍵上,而琴鍵也是有限的。從始至終,他表達的都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歡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習慣而且不得已。并且他表達的船”并沒有強調必須是此船”,那么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換一條船他同樣可以快樂地生活下去。那么我們?yōu)楹尾唤o他換條新船,而必須讓他跟這條舊船一起死去呢? 這樣的質問也許會讓導演、也讓所有的觀眾尷尬,這將使故事的結局急轉直下,并失去那一層人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許我這樣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藝術化了! 一個浪漫化的結尾想象 盡管我說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并不表示我就那么反對浪漫化。事實上,不管是對《海上鋼琴師》,還是對《樹上的男爵》,對他們的結尾我都抱有遺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話,我絕對不會那樣去處理,在我的想象中,1900應該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說邁克不應當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突然聽說在某個船上有一個天才的鋼琴家,他的演技無可挑剔,他的樂聲美妙動人,而且DD據(jù)說他從不下船。從別人的描述里,邁克意識到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 1900,這時一絲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邁克的臉上綻放,于是音樂響起,是1900狂風暴雨似的鋼琴聲,在琴聲中鏡頭轉向大海,海上有美麗的船只,船只背后是美麗的晚霞,船只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剪影。琴聲像是從每只船上飄出來的,那么多,那么急驟,仿佛有多個1900在一起彈奏似的。于是字幕升起…… 同樣,男爵沒有必要拉上那個熱氣球,他應該在某一天,突然沿著樹向遠方爬去,越爬越遠,漸漸地在眾人驚訝的視線里變成了一個小點,最后連這個小點也看不見了。后來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終生沒有下過樹的男爵……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